- 金士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准备和实施细菌战在中国哈尔滨设立七三一部队,公开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身上申告书》译为《个人情况信息登记表》,系日本战后驻海外士兵以个人名义回国复员所需填写的制式文件。《关东军防疫给水部身上申告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七三一部队整体规模、人员构成及征召流转问题,特别是其记录了战后在苏联期间的调查问讯与审判情况,这使得七三一部队在战后的一些情况得以接续,对《身上申告书》档案的研究补充并完善了日军在中国制造细菌战的犯罪线索和历史证据。
2025年02期 v.47;No.229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长松;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金融网筹建逐渐成为中国战时金融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西北金融网筹建是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金融网筹建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北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对西北金融网筹建过程进行分析,西北金融网实际上主要是以设立银行为主的银钱业的发展。西北金融网筹建中存在筹建进度缓慢、筹建方式以国家行政指令为指导、以国有银行承办为主并未按照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建设等问题。探究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前西北地区金融基础较为薄弱,当时西北五省对金融网筹建的态度各不相同,筹建过程中各省未形成合力;而且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内迁至西北的企业数量较少、外来资本也极少投资西北,同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地区政策上的倾斜等因素使得西北金融网筹建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025年02期 v.47;No.229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希斌;邵文欣;
全面抗战时期,边区文艺在动员群众团结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中国共产党在文艺动员过程中及时依据现实需要做出调整密不可分。以“模范边区”晋察冀为考察中心可发现,其首先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情感调适,使文艺创作真正服务工农兵;其次,动员内容从“三民主义现实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现实主义”,彰显政治敏锐性和文艺战斗性;再次,动员形式由“旧瓶装新酒”发展到“新酒涨破旧瓶”,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最后,动员机制由“他动”转向“自为”,确证了群众的文艺主体性,实现了自我动员。四重调整背后,是共产党、知识分子和群众三方力量在文艺互动中的成功整合,进而形成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的共同体,实现了抗日救亡目标。
2025年02期 v.47;No.229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华;袁钰婷;
云南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在文化统战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的文化统战工作对抗战宣传和启发民智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云南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文化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诸如文化统战的准备工作、决策领导与执行工作、联盟对象及其宣传工作,有效地团结了各界爱国人士,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气。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在开展文化统战过程中的实践行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其文化统战工作积累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对文化统战工作的政治领导,加强正确意识形态对统战成员的价值引领,也成为今天统战工作的宝贵财富。
2025年02期 v.47;No.22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